视频剪辑 王晨曦
残健携手地球村,自强不息地铸就灵魂……关怀是无穷无尽的,双奥会充满了北京的记忆。3月14日,北京冬季残奥会成功闭幕,武汉有一位书法祖父,他的家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北京冬季奥运会和冬季残奥会诗歌,近一个月来,每天用诗歌记录四年冰雪活动是近80岁的老人最快乐的事情。
家住武昌区茶港社区的王敬璋,是社区有名的书法爱好者。2008年从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退休,他就创作了北京夏季奥运会的相关书法作品,一共273幅。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启,他同样全程参与创作,从2021年10月18日北京冬奥会圣火在雅典点燃开始至冬残奥会圣火在鸟巢熄灭,他创作了近200首诗词。
当记者走进王敬章的家时,他被书法爷爷的各种书法作品震惊了。王敬章的作品陈列在客厅的地板上,大大的宣纸工整地记录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国选手的成绩。记者艰难地走过地板上的书法作品,走进书房。冬奥会的夺金时刻挂在墙上,上面标有具体地点和夺金的相关运动员,时间准确到分。王敬章对细节的要求出现在这里。他告诉记者,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结束后,双奥作品应以书法形式书写,以留下有形无形的遗产,增强人们的记忆,永久保存和发扬光大。
王敬璋的这些书法作品每幅1.5米,不仅介绍了北京冬季残奥会的场地,还介绍了比赛项目的科普和重大事件的记录。作品的表达形式主要是宣纸中间写的主题词,周围写着王静章创作的诗歌或与作品相关的信息,这些书法作品用隶书、行书、楷书、篆书、草五种字体体书写。中国运动员夺金后,他会即兴写藏诗,为中国奥运运运动员欢呼。除了宣纸上呈现的书法作品外,王静章还将诗歌打印整理成册。记者看了一堆厚厚的书,有500多页。
由于家中已没有多余的空间陈列作品,王敬璋在完成实体的书法作品后,便开始将自己多年的得意之作上传至互联网,拍图、用软件修图、换字体、换艺术背景、配文案、上传朋友圈,一系列操作娴熟且迅速,若不是记者亲眼所见,很难想象这是年近八旬老人的操作。“能活到近80岁,能诗书这两个历史节点的、具有深远意义的两次盛会,为历史见证留下点什么,我感到很欣慰,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,其意义不仅在于赛事本身,它的外溢意义更大,它全面展示了中国理念、中国智慧、中国力量、中国体制,弘扬了奥运精神和新时代的新理念。”王敬璋对记者说。